第769章 是个好天
所有人都看向了霍以骁。
大伙儿明知是皇子、却又不是皇子身份的,就眼前的这一位了。
是了,这位的生母身份,许多人都猜过,却都猜不着。
莫非……
有反应快的,记性好的,算着皇子妃“病故”的时间,算到皇子妃临盆的时间,再一算四公子年纪……
对得上!
难道……
陈正翰也算完了。
心里七上八下,拿捏不准。
四公子当时的话犹在耳边,若真是皇子妃,四公子那是不该是那般的态度。
可陈正翰更了解霍以骁的性子。
这位一心认娘,不是生母却成了生母,即便那位是嫡母,四公子也不会愿意的。
看来,其中大抵是有什么弯弯绕绕,是他不知道的。
不过,比起好奇那些,陈正翰更想要的是尘埃落定。
四公子明确了身份,担负起嫡长子的责任,这萧墙里的祸事能平息了,是朝廷之福、百姓之福。
霍以骁站在那儿。
背后看着是身姿挺拔,可若是正面看他,就能看到,他面无表情。
吴公公看个正着,心里不住感叹,得亏啊,除了自个儿和皇上,其他人谁也看不着。
皇上这一番说辞,底本来源于太妃娘娘,又经过了金太师、赵太保两人的润色,最终呈现出来,既讲明白了四公子的身世,又模糊了皇子妃假死的前因后果。
皇上接受了,可在四公子听起来,着实避重就轻。
四公子的轻重与朝臣是相反的。
朝臣重四公子的出身,轻太子妃的假死真死。
四公子无所谓自己的事儿,他要让太子妃得到该得的。
因而,这会儿,四公子只是面无表情,已然是给足了皇上面子了。
皇上亦看着霍以骁。
心情是真的沉,当然,看着以骁如此神色,皇上说出来的话语里,情绪亦愈加饱满。
“剿灭了沈家追兵,朕的亲随亦血战而亡,”皇上深吸了一口气,“是替朕小心照顾着皇子妃的孔大儒,把朕襁褓中的儿子一路抱回京中,交给了霍家抚养。若不然,以骁怕也活不到今日。”
霍以骁的名字一出,众人都有种“果然如此”之感。
若是名满天下的孔大儒参与了当年之事,那定然不会有假。
皇上最是信任太妃娘娘,把儿子交给霍家,亦是情理之中。
前些年,四公子那无状之举,也有了合理的解释,在流言四起之后,他唯有越荒唐越无法无天、越行事偏激,才能让沈家对他放松警惕。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沈家岂会容忍他展露出过人的一面呢?
四公子只有蛰伏着,先活下来、长大了,才能等到为母报仇、为自己证明的一天!
这也难怪他那么坚决地替岳家翻案了。
岳家的仇人,正是他的杀母仇人。
他们两夫妻,本就是一路人。
案子翻了,四公子的过人之处在对沈家发难时一点点展现出来,现今,只要不是傻子,都看得出,在政务上,四公子高其他殿下们一筹。
因为,他不需要再荒唐行事、蒙骗沈家了,他可以做他自己了!
大部分人,在短短时间里,就把这些年的过往都串在了一起,修饰得完美又合理。
霍以骁并不知道臣子们都是这么想的,如若知道,定然是嗤之以鼻。
蛰伏?隐忍?
怎么可能?
他就是真的无法无天、给皇上寻事而已。
至于沈家。
他助温宴翻案,一是夫妻通体,二来,大伯父当初分析得很对,沈家是他避不过去的一环。
可惜,当初他并不知道旧事,不知道自己是郁薇的儿子,不知道为了自己能活下来,母亲牺牲了多少,要不然,沈家可不能死得那么痛快。
居高临下,皇上又看了眼霍以骁的神情,心中沉闷浓了几分,他长叹了一口气:“再过几个月,就是皇子妃真正的二十年忌日了。
她难产而亡,葬在江陵,只一无字碑。
这二十年里,除了孔大儒,也无人替她祭扫。
除了追封,朕还想将她从江陵接回来,入皇陵安葬。”
赵太保捧着笏板,道:“皇上此举、自是应当。”
皇上道:“追封、迎灵,皆是大事,众卿给定个章程。”
杜泓赶忙上前应了,心中却是纠结不已。
昨儿按时下衙、歇了个好的,等着今儿起事半功倍。
没想到啊,四公子的身份明确了,冠礼如何办,礼部依着章程来,省了大力气,但皇上给他们安排了新的活儿!
无论是追封还是迎灵,都不简单,哪怕有旧制可依,也颇为耗人。
不止是他们礼部,与此相关的几个衙门,都要揪头发。
领朝廷俸禄、替皇上分忧,揪头发就揪头发吧。
此时,一直没有动静的霍以骁突然横跨了一步。
在朝臣们的注视之下,霍以骁恭谨请命:“儿臣想亲往江陵,迎母亲回京。”
皇上的眉头一蹙。
霍以骁见皇上不答,复述了一遍。
皇上的眉头松了松,失笑地摇了摇头。
以骁面无表情听他说了半天了,原来是在这里等着。
也是,不提出亲迎,也就不是以骁了。
以骁退了一步,听他在这里说润色好的旧事,但以骁也不亏本,需得以“去江陵”做交换。
这个坑,皇上不跳也得跳。
在金銮殿里,在他追忆了郁薇、追忆了旧事之后,他怎么还能当着群臣拒绝以骁的要求呢?
殿外,晨曦从散开的云层间落下。
冬日阳光从大开的殿门投进来,落在了居中的霍以骁身上。
皇上再一次被这曦光抓住了心神。
“年后吧,”皇上看着以骁,“给众卿一些准备的时间,你亲往江陵,迎你母亲回来,让她也看到你行冠礼,你能这般长大,她定是十分欣慰。”
霍以骁应了声“是”。
吴公公宣了“退朝”。
皇上从龙椅上下来,经过霍以骁身边时,他拍了拍他的肩膀,而后,继续往外走。
迈出大殿,那阳光越发耀眼。
耀眼到,他身处其中,被儿子摆了一道的郁闷一下子就散开了。
是个好天啊。
大伙儿明知是皇子、却又不是皇子身份的,就眼前的这一位了。
是了,这位的生母身份,许多人都猜过,却都猜不着。
莫非……
有反应快的,记性好的,算着皇子妃“病故”的时间,算到皇子妃临盆的时间,再一算四公子年纪……
对得上!
难道……
陈正翰也算完了。
心里七上八下,拿捏不准。
四公子当时的话犹在耳边,若真是皇子妃,四公子那是不该是那般的态度。
可陈正翰更了解霍以骁的性子。
这位一心认娘,不是生母却成了生母,即便那位是嫡母,四公子也不会愿意的。
看来,其中大抵是有什么弯弯绕绕,是他不知道的。
不过,比起好奇那些,陈正翰更想要的是尘埃落定。
四公子明确了身份,担负起嫡长子的责任,这萧墙里的祸事能平息了,是朝廷之福、百姓之福。
霍以骁站在那儿。
背后看着是身姿挺拔,可若是正面看他,就能看到,他面无表情。
吴公公看个正着,心里不住感叹,得亏啊,除了自个儿和皇上,其他人谁也看不着。
皇上这一番说辞,底本来源于太妃娘娘,又经过了金太师、赵太保两人的润色,最终呈现出来,既讲明白了四公子的身世,又模糊了皇子妃假死的前因后果。
皇上接受了,可在四公子听起来,着实避重就轻。
四公子的轻重与朝臣是相反的。
朝臣重四公子的出身,轻太子妃的假死真死。
四公子无所谓自己的事儿,他要让太子妃得到该得的。
因而,这会儿,四公子只是面无表情,已然是给足了皇上面子了。
皇上亦看着霍以骁。
心情是真的沉,当然,看着以骁如此神色,皇上说出来的话语里,情绪亦愈加饱满。
“剿灭了沈家追兵,朕的亲随亦血战而亡,”皇上深吸了一口气,“是替朕小心照顾着皇子妃的孔大儒,把朕襁褓中的儿子一路抱回京中,交给了霍家抚养。若不然,以骁怕也活不到今日。”
霍以骁的名字一出,众人都有种“果然如此”之感。
若是名满天下的孔大儒参与了当年之事,那定然不会有假。
皇上最是信任太妃娘娘,把儿子交给霍家,亦是情理之中。
前些年,四公子那无状之举,也有了合理的解释,在流言四起之后,他唯有越荒唐越无法无天、越行事偏激,才能让沈家对他放松警惕。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沈家岂会容忍他展露出过人的一面呢?
四公子只有蛰伏着,先活下来、长大了,才能等到为母报仇、为自己证明的一天!
这也难怪他那么坚决地替岳家翻案了。
岳家的仇人,正是他的杀母仇人。
他们两夫妻,本就是一路人。
案子翻了,四公子的过人之处在对沈家发难时一点点展现出来,现今,只要不是傻子,都看得出,在政务上,四公子高其他殿下们一筹。
因为,他不需要再荒唐行事、蒙骗沈家了,他可以做他自己了!
大部分人,在短短时间里,就把这些年的过往都串在了一起,修饰得完美又合理。
霍以骁并不知道臣子们都是这么想的,如若知道,定然是嗤之以鼻。
蛰伏?隐忍?
怎么可能?
他就是真的无法无天、给皇上寻事而已。
至于沈家。
他助温宴翻案,一是夫妻通体,二来,大伯父当初分析得很对,沈家是他避不过去的一环。
可惜,当初他并不知道旧事,不知道自己是郁薇的儿子,不知道为了自己能活下来,母亲牺牲了多少,要不然,沈家可不能死得那么痛快。
居高临下,皇上又看了眼霍以骁的神情,心中沉闷浓了几分,他长叹了一口气:“再过几个月,就是皇子妃真正的二十年忌日了。
她难产而亡,葬在江陵,只一无字碑。
这二十年里,除了孔大儒,也无人替她祭扫。
除了追封,朕还想将她从江陵接回来,入皇陵安葬。”
赵太保捧着笏板,道:“皇上此举、自是应当。”
皇上道:“追封、迎灵,皆是大事,众卿给定个章程。”
杜泓赶忙上前应了,心中却是纠结不已。
昨儿按时下衙、歇了个好的,等着今儿起事半功倍。
没想到啊,四公子的身份明确了,冠礼如何办,礼部依着章程来,省了大力气,但皇上给他们安排了新的活儿!
无论是追封还是迎灵,都不简单,哪怕有旧制可依,也颇为耗人。
不止是他们礼部,与此相关的几个衙门,都要揪头发。
领朝廷俸禄、替皇上分忧,揪头发就揪头发吧。
此时,一直没有动静的霍以骁突然横跨了一步。
在朝臣们的注视之下,霍以骁恭谨请命:“儿臣想亲往江陵,迎母亲回京。”
皇上的眉头一蹙。
霍以骁见皇上不答,复述了一遍。
皇上的眉头松了松,失笑地摇了摇头。
以骁面无表情听他说了半天了,原来是在这里等着。
也是,不提出亲迎,也就不是以骁了。
以骁退了一步,听他在这里说润色好的旧事,但以骁也不亏本,需得以“去江陵”做交换。
这个坑,皇上不跳也得跳。
在金銮殿里,在他追忆了郁薇、追忆了旧事之后,他怎么还能当着群臣拒绝以骁的要求呢?
殿外,晨曦从散开的云层间落下。
冬日阳光从大开的殿门投进来,落在了居中的霍以骁身上。
皇上再一次被这曦光抓住了心神。
“年后吧,”皇上看着以骁,“给众卿一些准备的时间,你亲往江陵,迎你母亲回来,让她也看到你行冠礼,你能这般长大,她定是十分欣慰。”
霍以骁应了声“是”。
吴公公宣了“退朝”。
皇上从龙椅上下来,经过霍以骁身边时,他拍了拍他的肩膀,而后,继续往外走。
迈出大殿,那阳光越发耀眼。
耀眼到,他身处其中,被儿子摆了一道的郁闷一下子就散开了。
是个好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