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7 章
  客机总算起飞, 带着轰然噪音直入天际。
  “……看来郑七秒是不会放过我了,人生第一次被话语权这么大的老板视为眼中钉,仔细想想还有点刺激。”
  唐湖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慢慢靠回座椅之中。
  眼角飞扬闪着邪恶的光,配上一对通宵拍戏熬出来的黑眼圈, 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身残志坚。
  ——虽然用来搞事的躯壳非常疲累, 但谋划搞事的灵魂还是清醒的。
  只要郑山卿参与这个项目,哪怕自家艺人捧不上去,肯定也会力推别家的, 总之绝对不可能让她痛快了,所以最好提前准备对策。
  “这点放心,公司里目前能在电影圈站住脚的就你一个, 有角色肯定优先为你争取, 《龙门飞鲤》的制片和导演都不怎么能说上话,但只要薪月那边放出韩汐参演的消息炒作,我们就反炒一把有黑幕呗。”
  白至理当然考虑到了这点, 将计划和盘托出, 又提醒:“反正有《风沙》血赔的前车之鉴,一个不合格的演员就能毁掉一部电影,如果其他公司不想让《龙门飞鲤》重蹈覆辙, 肯定不会让郑山卿一家独大的。”
  “白哥,你这个反黑思维模式太简单了。”唐湖一句话否定他的想法, 摇头叹息, “如果选的是韩汐, 我们可以用这个方法炒,但如果不是她呢?”
  “你让我想想……”白至理一时语塞。
  白鲸传媒提升口碑靠的是稳扎稳打,积累了一批只认作品的稳定观众,而非天天买热搜恶意炒作,黑人的策略实在拿不出手。
  话说回来,如果一家公司上位靠的是抹黑对手,那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要是让我来做,现在就铺天盖地的买韩汐出演《龙门》的通稿,再把黑幕翻出来同期炒作,让观众想起这事儿自发抵制,如果不是韩汐,就把七秒男人挖出来鞭尸一回,说他另有新欢,让郑山卿的后宫们窝里斗去,正好我还没删田柔姬的手机号,让她帮忙递个消息,嘿嘿嘿。”
  这班客机商务舱的人不多,最近的乘客还在两排开外,所以唐湖说得放心大胆,唇角挂着阴险的弧度。
  白至理十分佩服,仿佛黑道大哥终于找到了值得自己效忠的主君:“……好一条阴毒无比的妙计。”
  “多谢多谢。”
  “倒霉孩子你以为我真夸你呢!你的主要工作就是好好演戏,平常在学校里专心上课,公司也尽量搭上电影圈的人脉了,接片子的事交给我,剩下的不要瞎操心,要是没有明远,你敢跟郑山卿叫板吗?”
  白至理无奈地数落她,扭头从包里摸出来一贴蒸汽眼罩,撕开以后递过去。
  他比唐湖大出十多岁了,开始抱着带新人的想法带她,没想到孩子脑袋灵活不用教,还会主动拱别人家的金白菜。
  可有脑子的人往往成于聪明败于聪明,要是在圈子里学坏了,舍本逐末去追求什么流量炒作,连演技都跟着退步,那才是得不偿失。
  “诶嘿,不敢。”
  唐湖接过眼罩挂在耳朵上:“如果没有明远搭线,我也拿不到《骨与魂》的试镜机会,更别提被郑山卿惦记上了,当然不敢下这么狠的手。但现在再做假设也没意思,我明白分寸的。”
  明明助理那里备着眼罩,经纪人还特意随身带了一贴,就是怕她想用的时候用不上。
  而那些数落她看似迂腐,跟高中班主任天天教训学生“要好好学习”的口吻差不多,却是一个真正合格的经纪人该对这个年纪的演员说的话。
  她不需要玩了命的炒作搏出位,所以公司也不会拿她当韭菜培养,等着割完一茬后就换人,甚至在选片的时候充分考虑她的意见,不会帮她接除了给钱多以外一无是处的洗.钱烂片,
  就是有这种人存在,整个圈子还不算没救,而她能做的,用一切能力保证这样的人不被资本市场淘汰。
  “知道就好,不过你目前以演戏和学业为主,对方再想炮制视频门那样的黑料,我也不会让他们得逞的。”
  唐湖闭目养神,感受着眼皮上温热的触感,认真回答:“……嗯,黑料不用担心,同一个招数第二次就不好使了,郑山卿恶心我就把影后请来抢角色,我没什么可说的,只是要输给韩汐那种德行的,绝对咽不下这口气。”
  “但有一说一,韩汐算是通过综艺节目翻身了,目前的讨论度也比你高,不知道《龙门》的其他出资的公司怎么考虑,说不定为了票房回本,会优先启用有关注度的明星。”
  唐湖覆在眼罩下的黛色长眉蹙起:“……我这么快就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了?还是薪月又想割韭菜呢?”
  “我觉得应该是后者。”白至理冷笑,面部表情比杀手还可怕。
  唐湖只在有新剧上映的时候发发通稿,连微博的包年热搜都不买——当然,主要原因是还买不起。
  这就导致她的曝光率极为有限,没有新作品的时候观众几乎想不起这个人,自然比不过天天上热搜、水军还到处艳压碰瓷的韩汐。
  薪月这么捧她也不是没有原因,而是完全印证了一句市场箴言——
  “小红靠捧,大红靠命”。
  普通人往往只看到后半句,觉得没这个命的人怎么捧都红不了,却忘了最关键的是前半句。
  想在娱乐圈赚钱根本不需要大红,小红就足够了,反正这个市场还不够完善,十几亿原住民又人傻钱多,多得是发财的机会。
  薪月传媒捧韩汐用的手段,就是业内俗称“割韭菜造星”的方法。
  第一步,挑个模样不错的艺人,或者干脆在选秀综艺里黑幕买个冠军出来,出道后先给几部自家公司投的戏,再拍两套时尚大片,就能指挥水军和低龄粉丝到处艳压碰瓷了。
  第二步,等关注度炒起来,再拼命上综艺节目积攒人气,接两部公司外的快消烂片,不露脸的戏份一律找替身或者抠图,最重要的是出作品,一年七八部影视剧里部部都有他,再狂接代言,最不济发网红化妆品的广告,low是low,可一条硬广至少十万块钱起步。
  第三步,就可以去一线大制作里演个镶边配角,万一碰上个侥幸有三分演技的好苗子,演个文艺片说不定就走了狗屎运冲奖。
  到时候买通稿吹一波演技,谁还记得你出道那点黑历史?
  这种简单粗暴的造星法在娱乐圈相当泛滥,明星通常混到第二个步骤就能为公司捞回成本,开始割市场的傻韭菜。
  韩汐现在就处于奋斗的第二阶段,人气有了,好歹也拍过几部烂片,开始借关系冲击一线制作的镶边配角。
  这么考虑的话,她拿下《龙门飞鲤》的决心估计比唐湖还要迫切。
  如果知道‘容歌’日后会大火,估计天天给郑山卿高速旋转攻三点也得一试。
  “……睡着了?”白至理听唐湖半天没有回应,询问时声音极轻,也怕吵醒她。
  “没睡,我在琢磨高速旋转攻三点呢。”
  唐湖随口回答,扯下仍在发热的蒸汽眼罩。
  郑山卿颇有冯远征式总裁不发疯时的斯文败类范儿,可惜看起来常年一副肾亏德行,哪怕给她攻三点,都让她提不起胃口。
  “想什么乱七八糟的呢。”白至理沉下声音,顺手帮她拉上眼罩,“把这个戴回去,你看你眼圈黑得跟驴蛋子一样。”
  “……白哥,我以为诸如你这种成天绣十字绣、走柔情路线的壮汉,至少会把我形容成一只可爱的熊猫。”
  唐湖扯了扯苍白的唇角:“我听说这种捧艺人的方法通常两三年就能回本,剩下的都是盈利,如果不幸没火,沉没成本也不高,大不了拿老艺人给公司下一个捧的明星当垫脚石……不知道韩汐什么时候,能成为别人的垫脚石?”
  ——这种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可圈子里那些人永远不在乎。
  “流量人设一崩就离过气差不多了,咱们也不能天天祈祷她崩人设。”白至理的意见相当中肯,显然已经思考了许久,“你既然不想多跑综艺,我觉得还是接一部正剧向的电视剧比较好,对提升人气也有帮助。”
  白鲸传媒的老本行就是做电视剧的,而且几乎部部口碑都赚了,唐湖接的都是电影,他这个经纪人最擅长的方向一直排不上用场。
  唐湖不自觉将脑袋转向经纪人:“……电视剧?”
  “你要实在不愿意就算了。”
  白至理并不强求,只是惋惜地叹了口气。
  北电是电影人的摇篮,毫不夸张的说,毕业生个个都对电影有着狂热的喜爱,唐湖应该也不例外,她成名算早的,哪怕上星剧估计也不想拍。
  唐湖迅速回答:“哪儿有不愿意!特别愿意!只要有好本子都可以,我像那种挑三拣四的人吗?就是之前拿到的片约都是大银幕,一直没机会向电视发展。”
  想演质量过得去的片子,倒不必拘泥电影或电视剧。
  哪怕是古装偶像剧,都能迅速在中小学生的圈子里打开市场,更别提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对提升国民度的帮助。
  华夏的影视剧之间没有不可逾越之壁,只是资深电影咖去演电视剧难免会被娱乐圈原教旨主义者嘲讽其掉逼格,但那都是对影帝影后而言的了,她现在又不是影后,添什么包袱啊。
  白至理见唐湖同意,声音里带着笑意:“好,其实我早就帮你留意这方面的角色了,等回到公司以后再开个会详谈一下,不管《龙门》的那个角色能不能定下来,至少能帮你拿一个上星剧的主角。”
  “上星剧是天赐的机会,经纪人的提携之恩没齿难忘。”
  唐湖油腔滑调地捧了一句,声音越来越低,四肢渐渐疲乏。
  尽管身体困倦,潜意识却没有睡去,干脆在脑海里用系统搜索韩汐的最近动向,了解潜在竞争对手的市场价值。
  刚才在经纪人面前没有表态,她心里却很有些愤愤不平:‘老娘拼死拼活才混到现在这个位置,从出道以来被黑过多少次?稍有不慎,不是被吸.毒就是被艳照了,你一个出道没两年还没作品的,凭什么能压人一头?’
  w233猥琐的杏鲍菇身体迅速变大变红:‘宿主,请保持情绪平静,你的愤怒快把我的cpu烧了。’
  ‘你不是多核处理器吗,要是能给我分裂出十万水军把韩汐往死里黑就好了……’
  唐湖悻悻开口,好歹没有气得失去理智。
  明星的通稿都是买的,但能反映背后公关团队的诉求,所以从近期活动便可以看出很多东西。
  有一类娱乐圈号就是专门扒着明星行程去追溯内.幕的,她虽然没当过这类营销号,但毕竟有圈内常识,所以也可以试着剖析一二。
  唐湖眼前出现一面清晰的悬浮弹窗,事无巨细的展现出韩汐这阵子的公开活动信息。
  经过谨慎的调查对比,她发现一个惨痛事实:韩汐是真的火了。
  综艺节目作为华夏娱乐圈产业的新风向,小打小闹的节目向来不缺,只少一部国民级的代表作。
  真人秀《竞技达人》顺利搭上这阵东风,爆成了现象级作品,第一季就让乔乐仪直接稳坐同期男演员中口碑和国民度的双一线,所以第二季的常驻嘉宾的资格更是被各方势力抢破了头。
  韩汐就是其中的胜利者,薪月传媒为她砸了不少钱,可见也想让这阵东风吹一吹自家艺人。
  唐湖用意念操作系统,播放她在网上点击率最高的那段综艺cut。
  “……导演给我的挑战是抓两只这种滑溜溜的虫子,哎,我觉得小欧好像害怕了。”韩汐一头微卷的栗色长发扎成高马尾,显得温柔利落,安抚搭档嘉宾,“小欧,你要是害怕的话我就帮你抓,虽然我也有点害怕,不过还是可以撑一撑的……摄像机可以把这段掐了吗?啊,好,麻烦不要给虫子特写,这种东西好像很多人都害怕,我们就不吓唬观众了。”
  一番话说的大方得体,既显得自己坚强又为别人贴心考虑,还顾及到了路人观感,装得不错。
  唐湖精准吐槽:‘她要拿出在真人秀上表演的一半功底去拍《风沙》,片子也不至于烂成这样……’
  不过看了半集节目,她多少摸清韩汐的洗白方式。
  韩汐出道时大搞艳压太得罪人,路人缘向来不好,现在开始狂凹真性情人设,走爷们风格,成功挽回了形象。
  若有记得她干过什么事的观众自然不服,必会摔了遥控器破口大骂:“——这也能红?!”
  没办法,真人秀卖的就是“人设”和“脸”。
  韩汐偏偏长得还美,符合“市场最大公约数”的计算,或者说,属于“市场最大交集”的标准。
  此为何意?
  华夏消费市场广阔,不管是什么明星都有观众愿意买单,那怎么才能让最多的观众为同一个明星买单呢?
  “市场最大公约数”和“最大交集”就是精心计算出来的结果。
  譬如,有人喜欢“大眼睛高鼻梁”,有人喜欢“细长眼睛高鼻梁”,还有人喜欢“大眼睛尖下巴”……
  那么经纪公司就会捧一个“大眼睛高鼻梁”的艺人出来,这个标准符合绝大多数观众的消费需求,造星赔本的可能性很低。
  ——所以最红的流量明星不一定最有实力,但一定符合市场的平均审美。
  诸如其他未经计算的明星,尤其是被high fashion宠爱的那些模特,不喜欢的人嫌弃其鲶鱼脸,细长的眼睛也不如欧式大双眼皮神采奕奕,注定不会大受流行市场欢迎。
  韩汐美艳而全无压迫性,长得就跟ps出来的一样,哪怕艺术家讨厌她毫无特色的网红脸,问题是有审美的才多少人?
  唐湖并不讨厌韩汐那张网红脸,说实话还挺好看的,而且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就当为国家gdp做贡献了。
  可若是市面上每张脸都是一副样子,只知道计算什么最大公约数捞钱,那还怎么长久玩下去?
  正在沉思间,客机已经抵达首都机场。
  唐湖摘下眼罩,扫了眼窗外艳阳高照的风景,已经是夏天了:‘哪怕她想借东风,可东风和东风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她在心里嘀咕一句,神采奕奕的跟经纪人一起走下飞机:‘我属于东风导弹。’
  ……
  另一厢,“龙门飞鲤”项目筹措会议室。
  华夏影视投资公司的几家大佬正在互相打炮……打嘴炮。
  经过重新核算,这部电影的最终成本估计要飙升到3亿,涉及投资金额巨大,所以有意向的出品公司多达16家。
  薪月传媒是其中一家,明远影业亦是,两家公司决定出资的比例差不多,说不上谁更能在谈判桌上说得上话。
  郑山卿点燃了一支烟夹在指尖,缓缓吐出辛辣的烟雾:“丁总在投资方面已经说的很全面了,作为主要出品方之一,我们有责任保证票房成绩,根据大数据调查结果,选角方面其实可以启用一些对观众来说比较熟悉的艺人。”
  这句话,其实就是“嘿,兄弟们,我打算塞一个自家流量小花/小生进去”的委婉说法。
  话音未落,斜对面有个软塌塌的男中音打断他:“所以郑总才凭借自己独到的经验做出了《风沙》?”李若川单手拿起咖啡杯抿了口水,眼底闪过一抹揶揄。
  “嗯……”
  “咳咳!”
  果不其然,满屋子的霸道总裁们低笑出声,对视时心照不宣。
  薪月老总为了捧金丝雀随意删改电影,结果犯了众怒,连公司股价都跟着往下跌,这件事都快成业内的公开笑柄了。
  郑山卿冷着脸解释:“那只是一次不成熟的尝试而已。”
  他实在讨厌这个男人,不光因为他是竞争对手,长得还特别讨人嫌,完全是一张欠xx的女人脸。
  不过郑山卿是个直男,不想跟另一个男人发生奔小康的关系,只是找理由攻讦李若川的外表而已。
  “那你怎么判断这次的尝试就一定成熟?”
  李若川扬起一张小尖脸,言辞清晰地质问:“各家公司手里的大数据必定是落后于市场反应的,而我们坐在这里讨论的项目是为了开拓新市场,用以前的艺人数据硬套怕是没什么参考价值。”
  郑山卿好整以暇地弹掉烟灰:“李总这话说的,好像几家公司养的调研部都成废人了,难道不需要参考资料?”
  明远小公子在这个屋子里还太年轻,不知道什么叫天高地厚,连这种得罪人的话都敢说,在场有哪家是不看报表就投钱的?
  此言一出,其他公司的负责人纷纷点头。
  “山卿说的有道理,还是要用在消费者那里知名度高的……”
  “李总你较什么真呢,不会是想推自己公司的艺人出来吧?”
  李若川压下不屑,重新露出商务精英谈判时应有的彬彬有礼:“大家平常多长时间进一次电影院?就刚才推举的那些演员,多少人看过他们的作品?”
  “这——”
  无人作答。
  说来真是滑稽,这帮几乎不走进电影院的人,偏偏把控着每年四成以上的院线电影产出。
  李若川眉眼冷峻,甩出手里的一叠文件:“就你们刚才说的那些人,两年以内在院线公映的作品我都全都看过,一部不落,……而结论是,没有一个人能撑起开拓市场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