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就是他了!
江逐流其实很想对张震说,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就不要交给我了,不过忍住了。因为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嘲笑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家都是一件非常不道德的事情。
“张老夫子,晚辈不太明白你的意思。”江逐流拱手说道。
张老夫子手抚长髯,红润的面庞上却是笑意,“你打开包裹看看。”
江逐流看了看桌子上的方方正正的包裹,心中迟疑。里面会是什么呢?黄金白银?不像。珍珠玛瑙?也不像?究竟是什么东西,能带给他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呢?
解开外边的蓝布,却见里面摞了十几本手抄书。这就是张老夫子所说的一辈子的富贵么?江逐流心中一阵失望。
张震仿佛能看穿江逐流心思一般,他又笑了起来。
“江舟,你可别小看这十几本手卷,这可是老夫一生的研究心血,拥有了它们,你的一辈子荣华富贵唾手可得。”
江逐流却不答话,心中想来是多半不信了。
张震却不以为意,他大模大样地往椅子上一座,对江逐流说道,“小子,愣子那里做什么?还不给师父倒茶?”
江逐流脑袋一下子大了。这张老夫子也太蹬鼻子上脸了吧?自己念他年纪大了,给他几分面子,没有想到他却得寸进尺,转眼间就自称师父了。谁批准了?谁说要拜他为师了呢?
江逐流心中这般想着,双手却端起茶壶为张震倒了一杯茶水,口中叫道:“老夫子,请用茶。”
张震把脸一绷,不满地说道:“怎么?叫我声师父就辱没了你了?江舟,你知道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拜我为师我还不收呢。”
这张震究竟是什么来历呢?他是陈抟嫡传弟子。
陈抟,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赵光义赐号“希夷先生”。他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
陈抟一生就收了两个徒弟,一个是记名弟子种放。种放仅仅得了陈抟的所传皮毛,就已经在官至工部侍郎,种放在十几年前病故于嵩山。
陈抟的另一个徒弟就是晚年所收的嫡传弟子张震,陈抟非常喜爱这个弟子,几乎把一生所学全部传授给了张震。只是可惜张震生性比陈抟还要懒散,根本无心于仕途,所以世人几乎不知道陈抟老祖竟然还有这么一个徒弟存在。
陈抟了解张震的脾性,也不强求于他,任他如闲云野鹤般自由来往。
宋太宗端拱二年,陈抟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随把张震唤到面前。他告诉陈抟,太祖赵匡胤英明神武,太宗赵光义虽然不及其兄,但是尚可守成。现在太祖已薨,太宗虽然尚在,但是年纪已大,必不久矣。倘若太宗一去,则其余赵氏子孙无一可堪大任,宋朝必将被北方虎狼之帮欺辱。
陈抟让张震答应于他,在世间再寻找一天资聪颖之人,将所有倾囊传授,把其培养成一个定国安邦之才,出来辅佐大宋,以对抗北方契丹铁骑的入侵,保大宋黎民百姓平安。
陈抟故去后,张震就开始在民间寻访,找天资聪颖的少年,无奈遇到的都是碌碌之辈,不足以称为报国栋梁。
数年后,张震来到青州益都,在这里他遇到了少年王曾。王曾父母早亡,是个孤儿,跟叔叔一起生活。张震见王曾聪颖,心中喜欢,就收了王曾做徒弟。王曾后来也不负他的期望,取了州试、省试、殿试三个第一,成为罕见的连中三元的科举状元。
可是张震教了王曾三年之后却发现,王曾生性过于迂直,不懂得变通。虽然才华横溢,但是未必能发挥胸中所学。果然,王曾为相后三起三落,未能成为张震所期望的大宋的定海神针。
张震反省了一下,发现王曾只好孔孟之道,对他所首其他杂学不感兴趣,事事都要考虑是否符合孔孟之道,这也正是他生性迂直的原因。
有了这个教训,张震再寻找徒弟的时候就特别注意所选之人除了天资聪颖之外是否还能兼容并蓄。可惜的是,这样的人选实在是不好找。而张震,只能以村学老夫子的身份,从一个学馆换到另外一个学馆,以求能遇到理想的可塑之才。
沿河村在河内县也属于一个比较有名气的文化之乡,张震也是慕名之后前往沿河村村学任启蒙塾师,想看一看,沿河村里会不会有他要找的人选。
令他失望的是,沿河村儿童虽多,都是些资质平庸之辈。这些少年长大了当个造福一方的知县、知府还有可能,指望他们称为大宋的栋梁,显然是不可能的。
为了应对和江村的斗文大赛,赵杭特意去拜访了村学夫子张震,看他能出什么主意。盛情难却,张震就想出一个算术题。这个题虽然简单,却存在一个思维陷阱。当时的书生满口孔孟之道,谁有会去研究算学呢?张震相信,一炷香的时间内,绝对没有人能答出这道题。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江逐流竟然轻而易举的解出了答案。
张震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惊讶,再加上江逐流在斗文大赛中所对的对联,所填的词牌,每一项都让张震感到欣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老夫子,晚辈不太明白你的意思。”江逐流拱手说道。
张老夫子手抚长髯,红润的面庞上却是笑意,“你打开包裹看看。”
江逐流看了看桌子上的方方正正的包裹,心中迟疑。里面会是什么呢?黄金白银?不像。珍珠玛瑙?也不像?究竟是什么东西,能带给他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呢?
解开外边的蓝布,却见里面摞了十几本手抄书。这就是张老夫子所说的一辈子的富贵么?江逐流心中一阵失望。
张震仿佛能看穿江逐流心思一般,他又笑了起来。
“江舟,你可别小看这十几本手卷,这可是老夫一生的研究心血,拥有了它们,你的一辈子荣华富贵唾手可得。”
江逐流却不答话,心中想来是多半不信了。
张震却不以为意,他大模大样地往椅子上一座,对江逐流说道,“小子,愣子那里做什么?还不给师父倒茶?”
江逐流脑袋一下子大了。这张老夫子也太蹬鼻子上脸了吧?自己念他年纪大了,给他几分面子,没有想到他却得寸进尺,转眼间就自称师父了。谁批准了?谁说要拜他为师了呢?
江逐流心中这般想着,双手却端起茶壶为张震倒了一杯茶水,口中叫道:“老夫子,请用茶。”
张震把脸一绷,不满地说道:“怎么?叫我声师父就辱没了你了?江舟,你知道不知道,有多少人要拜我为师我还不收呢。”
这张震究竟是什么来历呢?他是陈抟嫡传弟子。
陈抟,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赵光义赐号“希夷先生”。他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等。
陈抟一生就收了两个徒弟,一个是记名弟子种放。种放仅仅得了陈抟的所传皮毛,就已经在官至工部侍郎,种放在十几年前病故于嵩山。
陈抟的另一个徒弟就是晚年所收的嫡传弟子张震,陈抟非常喜爱这个弟子,几乎把一生所学全部传授给了张震。只是可惜张震生性比陈抟还要懒散,根本无心于仕途,所以世人几乎不知道陈抟老祖竟然还有这么一个徒弟存在。
陈抟了解张震的脾性,也不强求于他,任他如闲云野鹤般自由来往。
宋太宗端拱二年,陈抟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随把张震唤到面前。他告诉陈抟,太祖赵匡胤英明神武,太宗赵光义虽然不及其兄,但是尚可守成。现在太祖已薨,太宗虽然尚在,但是年纪已大,必不久矣。倘若太宗一去,则其余赵氏子孙无一可堪大任,宋朝必将被北方虎狼之帮欺辱。
陈抟让张震答应于他,在世间再寻找一天资聪颖之人,将所有倾囊传授,把其培养成一个定国安邦之才,出来辅佐大宋,以对抗北方契丹铁骑的入侵,保大宋黎民百姓平安。
陈抟故去后,张震就开始在民间寻访,找天资聪颖的少年,无奈遇到的都是碌碌之辈,不足以称为报国栋梁。
数年后,张震来到青州益都,在这里他遇到了少年王曾。王曾父母早亡,是个孤儿,跟叔叔一起生活。张震见王曾聪颖,心中喜欢,就收了王曾做徒弟。王曾后来也不负他的期望,取了州试、省试、殿试三个第一,成为罕见的连中三元的科举状元。
可是张震教了王曾三年之后却发现,王曾生性过于迂直,不懂得变通。虽然才华横溢,但是未必能发挥胸中所学。果然,王曾为相后三起三落,未能成为张震所期望的大宋的定海神针。
张震反省了一下,发现王曾只好孔孟之道,对他所首其他杂学不感兴趣,事事都要考虑是否符合孔孟之道,这也正是他生性迂直的原因。
有了这个教训,张震再寻找徒弟的时候就特别注意所选之人除了天资聪颖之外是否还能兼容并蓄。可惜的是,这样的人选实在是不好找。而张震,只能以村学老夫子的身份,从一个学馆换到另外一个学馆,以求能遇到理想的可塑之才。
沿河村在河内县也属于一个比较有名气的文化之乡,张震也是慕名之后前往沿河村村学任启蒙塾师,想看一看,沿河村里会不会有他要找的人选。
令他失望的是,沿河村儿童虽多,都是些资质平庸之辈。这些少年长大了当个造福一方的知县、知府还有可能,指望他们称为大宋的栋梁,显然是不可能的。
为了应对和江村的斗文大赛,赵杭特意去拜访了村学夫子张震,看他能出什么主意。盛情难却,张震就想出一个算术题。这个题虽然简单,却存在一个思维陷阱。当时的书生满口孔孟之道,谁有会去研究算学呢?张震相信,一炷香的时间内,绝对没有人能答出这道题。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江逐流竟然轻而易举的解出了答案。
张震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惊讶,再加上江逐流在斗文大赛中所对的对联,所填的词牌,每一项都让张震感到欣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