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第726章 防守和进攻
  当日枪击案发生时,好莱坞中国大剧院前面,包括红色棒球帽在内,共有三人遇难,这可不是那些受伤的人,死亡带来的震撼和悲痛更为强烈,红色棒球帽是个孤家寡人,倒也不是太麻烦,而另外两名死者的家属,始终就没有消停过。
  尤其是得到教会方面的支持之后。
  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的电视采访播出之后,这两名死者的众多家属,在天主教加州中南教区的支持下,召集了新闻发布会。
  他们是直接受害人,也是最受媒体同情的人,很多时候同情也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
  这些人站在受害者的立场,强烈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和二十世纪福克斯将《黑暗之城》从影院下线,并且呼吁全社会重视电影暴力带来的危害。
  “语言根本无法描述我们的悲痛,作为好莱坞电影暴力的直接受害者,我们呼吁全社会关注好莱坞电影越来越暴力化的趋势。”
  他们当中最有表演天赋的人,面对众多的记者和摄像机镜头,无比悲痛的背诵着天主教方面准备好的稿子,“在我们之前,就有很多受害者,我们希望我们是好莱坞电影暴力的最后一批受害者!希望能有人站出来对好莱坞电影中的暴力以及其他过度的内容进行限制!”
  很快,这些人的呼吁和要求就通过媒体传播到了全美。
  这还没有完,那位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阁下准备的相当充分,随后一封联名信件被哥伦比亚电视台曝光,过往比如《黑客帝国》枪击案等与电影有关的案件的很多受害者,联名给华盛顿当局邮寄了这封信件,要求政府和社会组织能够限制好莱坞电影的暴力化趋势,避免更多人变成受害者。
  在这片土地上,民间的社会组织并不是摆设,往往拥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号召能力,其中很多遇到热点事件都喜欢插一脚,彰显自己的存在感,这方面例如环境保护组织和社会安全保障组织,都是典型的代表。
  联名信件曝光之后,相当多的社会组织在宗教势力的挑动下,纷纷走上洛杉矶、华盛顿和纽约的街头,抗议好莱坞电影暴力化,要求社会力量集合起来,限制好莱坞电影,为好莱坞电影建立更加有效的审查制度。
  “好莱坞的自我审查制度出现了问题。”
  不少天主教民间组织的首领人物也纷纷站出来,“我们必须帮助好莱坞电影渡过目前的难关。”
  谁也没有料到,天主教竟然发动了如此大的舆论攻势,尤其是那些受害者的言论,简直就是无解的,毕竟他们曾经有亲人因为好莱坞电影遇难是不争的事实。
  波浪庄园的大门口,聚集的不再只是媒体记者,大批的抗议者蜂拥而至,特别是洛杉矶地区的一些天主教组织,更是将骗子、凶手和渎神者等标语拉到了墨菲的家门前。
  毫不夸张的说,天主教发动了一次精心策划的攻势,目标直指好莱坞。
  墨菲看得非常清楚,天主教想要复辟上个世纪时的辉煌,通过限制好莱坞彰显自己的话语权,毕竟如今天主教会在世界各地的状况都算不上太好,这样做也可以说是符合整个天主教发展的需求。
  而他和《黑暗之城》就是对方首要攻击的对象,随时都可能被天主教发动的这场舆论攻势所淹没。
  但墨菲从来都不是一个只挨打不还手的人,用盖尔-加朵的话来说,他是对方打一下,会十倍奉还的坏蛋。
  “我们采取两种应对措施!”
  在与卡拉-费斯的会面上,墨菲如此说道,“一是防守,主要有我来进行;二是进攻,由福克斯旗下的媒体来发动。”
  在跟卡拉-费斯讨论了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后,墨菲同时更新了自己的推特和脸书,直接回应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的电视访谈。
  推特和脸书是墨菲可以自由发言,而不用担心媒体胡乱更改的渠道,这两个社交平台上面,他有相加高到五千多万的粉丝和关注者,更是不用担心发出的声音没有人看到。
  “好莱坞电影在某些人嘴里变成了十恶不赦的杀人凶手……”
  墨菲当然不会只说是自己,把整个好莱坞电影也圈进来,对他只有好处,“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简单的反驳之后,他也开始有理有据的进行反驳。
  “还记得《黑镜》中犯罪份子对首相的要求吗?他绑架了英国公主只为了要挟全球直播首相和猪做爱的全过程,而他超乎寻常的犯罪和大众猎奇又淡漠的围观交织成了一场行为艺术,这个荒诞的故事很大程度的表现了:一些充满恶意的人的推波助澜的带来了过份激烈的大众效应正在于,催生了一定意义的哗众取宠和寻求关注的恶意犯罪。”
  “单独、独立的电影是没有责任的,但是在大众传媒和社会问题的催化之下,电影——或者说电影中的文本,却无可避免的成为一次次惨剧中的背锅的对象……”
  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总共为好莱坞电影列举了三大罪,这种做法无疑将好莱坞一网打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对墨菲和《黑暗之城》也是种好事,好莱坞各大制片厂必然会站在一起,以共同的立场反驳这种观点。
  当有人要触及好莱坞的整体利益时,好莱坞各大集团天然就会形成一个利益同盟。
  墨菲的推特和脸书只是一次防守。
  “电影不杀人,我们爱电影,我们爱它所创造的世界,电影以其独特的方式给予人们感受。只要我们在一起抵挡那些愚蠢偏激的言论,暴力事件就破坏不了人们的爱和信念,摧毁不了电影和艺术。”
  就像马尔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一样,墨菲也在事实的基础上面,有理有据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首先,电影并不杀人,人类的暴力史当然远远早于电影史,电影在这场屠杀中,处在一个难辨、暧昧的位子,要电影为罪行买单,这有点替罪羊的意味。”
  “实际上,电影中的暴力很少被认为会直接影响到人的,理查德-沃尔特曾说过,其实每当一个暴力电影上市的时候,社会上的暴力反而少了。电影院是什么呢?电影院就是感情的体育馆,在体育场馆里我们可以进行一些身体冲突,在电影院里面,我们也可以体验一下精神上的冲突,这又有什么问题呢?”
  “其次,暴力来自人的内心,如果说就是《黑暗之城》和魔术师引发了惨剧,未免太过夸张,《黑暗之城》主题是在指责暴力,凶手从电影里窥到的是犯罪与杀戮。不同的人心从电影中所提取的东西不尽相同,是个体的人,在一步一步的选择中,把自己送到了罪犯的位子。”
  “电影只是如实呈现或者艺术加工现实中存在的社会状态,就算它净如处子,坚决摒弃一切暴力、淫邪、罪恶的桥段,人们依然能从各种角度获知暴力和犯罪。现实中,人们真正心中的暴力来源是来自于生活中的不平衡、压力以及教育问题。”
  “最后,惨剧映衬的是整个时代的问题。”
  “在惨剧发生后,无数的影迷站出来支持好莱坞电影,发表了‘我们爱电影,我们爱它所创造的世界,电影以其独特的方式给予人们感受’的热血宣言,《黑暗之城》和其他电影的无辜遭遇更是争相说明:这场魔术师的现实惨剧是这个时代造成的。”
  随后,墨菲的推特和脸书被相当多的媒体转载,好莱坞各大公司相关的媒体也在赞同墨菲和反驳那位大主教。
  “墨菲-斯坦顿的《黑暗之城》中,犯罪份子的符号总是带着一点反文明和反体制的疯狂感,和不顾自己、毫无诉求的极端感,魔术师将城市付之一炬后,把头伸出车窗狂笑,这不再是国家、军队或者政治战争,而是属于个体的、强烈的、原始的、反抗的,一方面质疑秩序与统治者,另一方面自己也是恐惧与焦虑的代言人。”
  “放到所有好莱坞电影的层面,当初《黑客帝国》续集上映时的那位行凶者的初衷已经不得而知,但29岁的他至今依然向狱警吐着口水、装疯卖傻的打听着《黑客帝国》系列的结局,他对他的犯罪、对生命不屑一顾,他的犯罪气质属于这个时代,而电影与文化则是恶名的折射,如今******和美国政府也忙着讨论枪支法的问题,为什么只让大银幕买单、检讨和负责呢,这个世界、这个时代里的每一分现实、法制、教育、不公以及每一个大众都与惨剧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面对社会上的质疑,好莱坞不仅仅在反驳,还有另一个态度,那就是虚心接受,坚决不改
  也就是说,什么样的类型片能够体现最大的市场价值,好莱坞就会做什么样的片子,可能在现在这个时间段,好莱坞会对制片内容做出一些限制,但是从大的方向走势上来讲,依旧会以创造最大利润为目的。
  当然,这些反驳仅仅是防守,想要让对方收敛,必须要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