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一叶知秋
  下午,长江南岸,郢州夏口,港口外江面,自蜀地而来的船队正等着入港。
  当中一艘船上,一身便服的宇文招,坐在舷窗边,看着窗外江面密密麻麻的船只,觉得有些难以置信:怎么这么多船?
  好像羊群一样,举目望去,无边无际。
  旁边,陪同的一名官员见他盯着窗外不发一言,明白这位是被夏口港的繁华航运场景所震撼。
  船要靠岸,还得等一阵子,他便讲解:
  “此地为汉水入江处,商贾云集,商船多,再正常不过。”
  宇文招不吭声,但很明显在认真听,那官员便介绍起来。
  然而要说的内容有很多,一时半会说不清,于是捡比较特别的说,以便对方可以“一叶知秋”:
  “如今海贸大兴,而造大海船需要很多木料,洞庭湖区周边群山,多有高大树木,常年运往建康,入船场,造大海船。”
  “不仅造船,各地对木料的需求也很大。”
  “许多商贾靠着贩卖木材发家致富,洞庭湖面为此繁忙不少,夏口作为江沔要地,成为木材中转地,港区日益繁忙。”
  这介绍引起了宇文招的兴趣,他现在是阶下囚,没什么指望了,那么听听一些奇闻异事打发时间,倒也不错。
  便问:“这么多木料,要如何运往下游建康?”
  “若放在江里漂,大概会很慢吧,而且江面上船只如梭,大量漂浮的巨木,难道不会有隐患么?”
  “宇文公所言甚是,所以,这一行当有各种讲究...”
  话题延伸,官员开始讲解如何长途运输木料。
  木轻于水,所以在洞庭湖区周边群山砍伐的木材,从各河流漂入湖区,制成一个个木排。
  竖起简易桅杆,然后张帆,如船一般航行入江。
  既然是当船一般用,其上自然有“船工”操纵。
  当然,木排的条件比不上正经的船,所以船工的工钱要比寻常船工高。
  而沿途要提防水寇,还得有船跟着,是为押运。
  长江水寇,古来有之,不过这些年来,官府花了大力气剿灭沿江水寇,在各江段驻扎水师巡逻,又组织民间船队参加“联防”,现在江上交通颇为安全。
  江路平靖,行商的人越来越多,加上木料供应充足,所以载货量数千斛的大型江船越来越多。
  无论上水还是下水,商船大多经过夏口,所以才有眼前这壮观景象。
  宇文招听了,问题更加多:“船多,意味着货物多,那么,主要是些什么货物,被商贾们不停贩运?”
  官员回答:“譬如茶叶。”
  “茶叶?”宇文招觉得有些惊奇,“茶叶的销量如此之大?”
  “很大,而且供不应求。”官员点点头,提笔在纸上画示意图,以便让这个被俘的周国宗室理解一下,如今茶叶的买卖有多大。
  以湘州(指代洞庭湖区)为例,各地官府组织百姓在丘陵地区大规模种植茶树,民间商贾也积极开辟茶园,耗时十年,终于迎来“收获期”。
  新种茶树,一般要到三四年才可少量采摘,临近十年时,进入盛产期。
  如今是贞元十年,所以,湘州的茶叶产量暴涨,却不愁销路:官府早就安排好了销售渠道,茶农们不需要为此操心。
  这些茶叶,先在当地茶场进行处理,制成散茶、茶砖、茶饼后外运。
  销售的地区,有楚国国内各地,也有边塞,以及海外。
  官员在纸上划了一条线,将洞庭湖北段入江口,与长江下游入海口附近的广陵连在一起:
  “湘州的茶叶,装船后,顺长江而下抵达广陵,不过数日时间。”
  “在这里,可以沿着运渎北上,入淮,又入另一条运渎,北上,抵达开封。”
  “要么在开封销售,要么继续北上,过黄河,入河北,要知道,如今河北,百姓们也开始喝茶了。”
  “或者,在广陵转入大海船,入海,南下前往岭表交广,货与海外番商,海外番商如今可是很欢迎茶叶的。”
  “亦或是入海后不南下,而是乘风北上,过青莱,折入幽燕沿海,在那里卸货,运往幽州蓟城。”
  “再从蓟城走陆路翻越燕山,抵达怀荒,在那里,被商贾们运往草原销售。”
  “当然,海船可以不在幽州靠岸,而是沿着海岸继续往北,抵达辽西沿海地区,卸货之后,运到营州柳城,销往辽西草原。”
  宇文招看着示意图,听着讲解,渐渐明白了楚国国内茶叶贸易的路线,只觉难以置信。
  随后动容:楚国朝廷鼓励商贸,甚至牵线搭桥,譬如茶叶的生产、运输、销售,形成了一张巨大的“贸易图”。
  这张图,不仅囊括了楚国国内地区,还不断向草原各个方向延伸。
  甚至还穿过惊涛骇浪,向着万里之遥的海外延伸。
  且不说这样的贸易是官办,还是官民同办,光是看范围,就能看出楚国国主的眼界有多宽广。
  对方的眼睛,不仅仅看着中原。
  还看着草原,看着海外。
  楚国可以组织各地百姓在丘陵、坡地大规模种植茶树,然后把茶叶大规模销售,其他制品呢?
  在长安都有名的楚国瓷器、玻璃器,想来也是如此吧?
  楚国的国库,可以通过贸易以及商税,获得丰厚的收入,养得起更多的兵,更多的马。
  楚国国主擅货殖,所以不缺钱;会治国,能检寺检地检籍,所以不缺粮和劳动力;会练兵,会打仗...
  这样的敌人,太强大了。
  楚国有报纸,上面刊载着不少消息,宇文招之前就有所耳闻,此次离开成都,乘船东进,他就看了许多报纸,打发时间。
  当然,他看的报纸都是旧报纸,发行日期至少都是三个月前,但即便如此,也看得津津有味。
  从中知道了许多事,了解到如今的楚国,正在发生着一些奇怪的变化。
  前不久路过江陵,他看到了最新的报纸,除了刺眼的“官军收复蜀地”之外,他发现报纸刊载的新闻,几乎和战争没什么关系。
  占据版面最多的,都是各类“商讯”,以及各地民生消息。
  看来,楚国的百姓,更关注民生,至于打仗,不在意。
  这种不在意,不是漠不关心,而是默认官军必胜。
  既然是必胜,所以不需要大惊小怪,不需要报纸来长篇累牍的“欢呼”。
  想到这里,宇文招心中满是悲凉:碰到如此对手,怎么能赢?